2022 年底,香港高才通计划横空出世,凭借 “门槛相对较低”“审批速度快” 等特点,迅速成为高净值人群和高学历人才追捧的焦点。然而,随着首批申请者的签证到期,香港劳工及福利局 8 月 15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:截至 7 月底,13678 名 “高才” 中,46% 主动放弃续签。这一数字让不少人疑惑:高才通计划是不是 “烂尾” 了?
数据显示,续签成功的高才群体呈现三个鲜明特征:
1.居住与工作状态:三分之二常住香港(70% 租房、13% 自置物业),三分之一在港工作但非长居;
2.收入水平:月薪中位数 4 万港元,1% 达 30 万以上,四分之一超 8 万,整体高于香港平均收入;
3.年龄与家庭结构:53% 为 40 岁以下,近半数携带配偶及子女(平均 1.7 名)来港,家庭化定居倾向明显。
不难看出,续签者多是能在香港稳定立足、有长期发展意愿的群体。
而放弃续签的人,主要陷入了两类困境:
一是无法在港真正扎根。高才通申请门槛虽低(年收入 250 万港元以上或百强名校本科),但拿永居的核心要求是 “以香港为家”—— 需在港工作、建立真实生活联结。有些中介鼓吹 “买地址”“买工作” 造假,但这类操作不仅成本高昂(七年下来可能超百万港元),还面临入境处严查风险。许多人熬了两年仍无法满足真实居住和工作要求,最终只能放弃。
二是觉得香港身份 “性价比不足”。香港永居需熬满 7 年,而美、加、新、欧等国的投资移民项目可通过直接投资快速拿身份。不少人把香港当作 “跳板”,利用其国际金融中心优势过渡后,便转向其他性价比更高的海外身份,自然没必要续签高才通。
但实际上,这种 “高放弃率” 恰恰是香港的筛选机制在起作用。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明确表示,首两年签证是 “探索期”,想拿永居需通过两次续签 “过关”。香港用少量社会资源,筛选出真正愿意长期贡献的人才,本质是笔 “划算的买卖”。
值得关注的是,香港近期放宽了续签标准:不强制居住天数,重点看是否在港工作或创业。这对商贸、金融、创科等频繁跨境的人士来说是重大利好 —— 无需 “困在香港”,只要能证明为香港创造价值,就能满足续签要求。
面对这样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,如何精准规划香港身份之路?
找启航海外
作为专注高净值人群服务的专业机构,启航海外在香港设有分公司,对高才通等人才计划的政策细节、审批逻辑、续签要点有着深入理解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:
1、个性化方案
根据客户职业背景(如跨境创业者、金融精英)设计“工作 + 居住”的平衡方案,既满足香港的贡献要求,又不影响全球业务布局;
2、全流程护航
从申请材料准备、职业路径匹配,到续签风险把控,由10年+经验的团队全程跟进,避免因细节疏漏导致失败;
3、全球资源整合
若客户有“香港+海外”的复合身份需求,可联动美国、加拿大、欧洲等独家项目资源,提供“一站式切换”服务,避免重复规划浪费成本。
启航海外成立至今,秉承“用心服务、让梦启航”的服务理念,已帮助4600+家庭实现身份规划目标,“从一而终的精细化流程,透明高效的保姆式服务”是启航海外每位同仁一致的工作态度,正是应对香港高才通这类政策变化的核心保障。
总之,香港高才通的 “高放弃率” 不是失败,而是机会的重新分配。对真正有需求的人来说,政策放宽后反而迎来更好的窗口期。选择像启航海外这样有本土资源、懂政策逻辑的机构,才能在身份规划的道路上少走弯路,让每一步选择都精准踩在政策红利上。